您现在的位置:苏杰教育>> 梧桐树幼儿园>> 家长大学>> 家庭教育>> 正文内容

快乐的英国之行!

作者: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17日 浏览次数:

 

2014年1月24日,鹿小雅和爸爸利用寒假的机会,踏上了上海飞往伦敦的航班,开始了为期20天的英伦之行。此行对于作为父母的我们和五岁半的小雅,意义颇为重要,既是分开几个月的首次家庭相聚,又是一家三口第一次国外旅行,从签证,到预订飞机票、宾馆住宿,以及所有行程的安排,全程DIY 的过程辛苦而充实。小雅一路画的画大致纪录了她的行程。20天的时间转瞬即逝,这些精彩,也想与梧桐树这个大家庭一起分享、感悟。

 

 

几个月不见,感觉孩子真的长大了。20天里,小雅每天小嘴巴不停,总喜欢给我们表演唱歌、跳藏族舞、讲故事、背儿歌什么的,基本都是幼儿园学到的,惊讶于孩子记忆力的强大,也惊讶于梧桐树教学的效果之强,比如十二生肖系列的儿歌和歌曲,《弟子规》学过部分的背诵和解释等都已是滚瓜烂熟。看着孩子又唱又跳,做父母的幸福感油然而生。还有跟妈妈聊天时经常乐哈哈地提到的“我们梧桐树有个小朋友。。。。”“我们老师。。。”“香格里拉是一个很美丽的地方”“我们去过藏族餐厅表演很开心”“我们在幼儿园每天都要远眺”。。。所有这些都潜移默化成为了孩子快乐的源泉。所以在游记的开始,依然要对梧桐树由衷地说声:“谢谢!”。 

 

 

这篇游记,我分成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旅游体验篇。

 

 

此行安排的景点主要包含了伦敦和周边,以及曼城和周边、伯明翰、北爱尔兰。一路下来,小雅对伊丽莎白女王尤其感兴趣,看到女王的照片就叫名字,看到宏伟的建筑就问是不是伊丽莎白的家,借此机会也让她大概了解了下英国和中国在体制上的不同。孩子去了一趟北京对毛主席印象深刻,来了一次英国知道了伊丽莎白女王,都是旅行无心插柳的收获。

 

 

 

 

 

 

 

 

 

 

 

 

 

很多博物馆和旅游景点都为孩子安排了寻找特殊小标志的活动,简单但有效,小雅和同行的哥哥一路找下来,兴趣昂扬、惊喜不断。

 

 

 

 

 

 

 

 

     在前一日 “最好的中学”的理解基础上,小雅对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也留下印象。名校游对她这么大的孩子意义有多大确实难说,只是做父母的仍然希望孩子能有机会与“杰出”、“精英”这些词汇有近距离接触,至少心中有向往,有憧憬。

 

 

 

 

 

 

 

 

     依然是文化之旅。小雅还不懂世界文豪的意义,但此行她知道了对知识、对学问,我们应该是尊重、敬畏、纪念的。

 

 

 

 

 

 

 

 

 

      大人们胆战心惊,小雅却淡定地在狂风中走过了悬挂在海中巨浪之上的绳桥,证书实至名归。图画记录了妈妈陪小雅过桥、爸爸拍照的过程。

 

 

 

 

 

 

 

 

 

 

 

 

 

 

 

 

 

 

 

 

 

 

 

 

博物馆之旅更是收获丰富,科学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中有很多孩子可以亲身体验的道具,看孩子们不亦乐乎恋恋不舍,不由心生对英国本土孩子的羡慕。浸润在这些种类繁多的博物馆中,了解历史、参与科学小实验、体验各国文化、欣赏艺术,对孩子们是多么珍贵的经历啊。而让我们大人吃惊的,则是参观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馆时,我只是说了几句这些东西是他们从中国抢来的,小雅就不停地说“我越看越生气,都快气疯了,我要把玻璃踢烂,把东西带回中国”之类的话。很疑惑她怎么反应那么大,不过答案之后得到了部分解答,小雅看到青花瓷就说“这是我们中国的青花瓷”,看到唐三彩说“这是唐三彩人,这是唐三彩马,这都是我在幼儿园看书看到的”“以前的英国人真坏,我们老师说日本人也很坏,会把宝宝从妈妈肚子里拿出来,就在我们南京”听到这些,不由感叹,这幼儿园的爱国主义教育真是深入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了。

 

 

 

 

 

 

 

 

 

 

 

 

 

 

 

曼城的春节庆祝参观,是这次旅行最为特殊的环节。舞龙、舞狮、财神送福、武术表演。。。当拥堵在人流如织的唐人街上看到老外们不亦乐乎的玩摔炮、吃汤包、买提灯、看烟花的时候,我们体验了一把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

 

 

 

 

第二部分:生活体验篇

 

 

 

 

 

 

 

 

 

 

 

 

 

 

 

 

 

 

回顾了这两部分组成的英国之行,最后还有些感慨。小雅很喜欢我们在火车和公交车上做的一个找不同的游戏,就是找一找想一想英国和中国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在我们的启发下,她总结的有:英国的房子没有很多像中国一样的高楼,英国的地铁一定要靠右站好让后面的人方便走过而中国没有这种规定,英国的厕所基本很干净而且都有卫生纸,英国的公共场合鸽子和其他小动物比中国多,英国有很多双层公交车而中国基本都是单层的等等。问她喜欢中国还是英国,小朋友的回答是“都喜欢,只要妈妈在哪里她就在哪里!”面对孩子的回答,不由地想到人们热议的移民潮,且不论资产转移等非正常因素,环境、健康等确实是促使人们向往国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单就英国来说,这里的空气确实比国内好太多,食品安全也基本放心,垃圾分类这些习惯就在身边;这些日子也亲身感受到英国人的绅士风度,比如过马路不少车子主动避让行人,被问路的人甚至会热情地不顾自己的行程和你的目的地不同而把你带到确定的路线,服务人员基本都在对你真诚微笑;看到别人不便,比如需要合影、提行李、表现出好像路线不熟的样子时,路人会主动提出帮忙;公共场合中方便婴儿车、残疾人使用的卫生间、道路设施等也极为便捷,这些在国内确实罕见。但是,每个社会都存在自己的问题,英国也同样不例外,比如酗酒就是英国人为人所诟病的一个恶习,所谓PUB CRAWL的串酒吧的行为很常见,不喝的醉醺醺不回家,周末的校园经常听到年轻学生酒后的大喊大叫;英国本地人对铁路等昂贵公共交通费用的抱怨也让我们感同身受;对贫困、单亲家庭过于倾斜的社会制度和全民免费医疗导致人民不得不将收入的很大部分用以纳税以维持这些福利,不少家庭甚至世代习惯由政府包养,懒于工作,单身家庭的良好福利也成为单身未成年母亲数量增加的重要促进因素,而免费医疗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负面后果就是要等待许久才能排上队住院治病;近年来英国经济的衰退也导致不少人失业,靠救济金度日。

 

 

 

如今的英国,殖民时期所向披靡的日不落帝国的风光不在,社会、政治等问题不少,经济上甚至在某些方面要依靠中国予以帮助,比如吉利的收购拯救了生产伦敦城市象征标志之一的黑色出租车的制造商,英国政府也希望中国的大量投资能够帮助其在铁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中予以关键推力。但那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博物馆、一栋栋记录了厚重历史的教堂、建筑,泰晤士河边精致的下午茶,蓝蓝的天,绿绿的草地,还有随处可见的鸽子,又让她有如一个贵妇,青春虽不在,骨子里的贵族气质仍然让她仪态万方,颇具魅力。与之相比,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飞速发展的社会也不可避免的带来很多问题,我们要对她有信心,只希望经济发展的代价能小一些,中国能像英国一样,早点甩掉“雾都”的帽子,早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国民素质能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也相应再提高。对于这些社会责任,我们,特别是孩子们,任重而道远。教育从娃娃抓起,如何让孩子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与工作,为实现更美好的未来、更美好的中国而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学校和家庭所要承担的责任。 

 

 

旅行结束了,旅行的意义也许就在这途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有健康的身体、发现美的眼睛、思考的头脑、行动的能力,还有家人、老师、朋友的陪伴,孩子们的未来一定都充满阳光!